
第 1 页 / 共 7 页

第 2 页 / 共 7 页

第 3 页 / 共 7 页

第 4 页 / 共 7 页

第 5 页 / 共 7 页

第 6 页 / 共 7 页

第 7 页 / 共 7 页

中国当代文学史自考重点及考点归纳(超详细)_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当代文学史自考重点及考点归纳(超详细) 中国当代文学史,一部充满沧桑与希望的巨著,其考点繁多,想要在自考中取得好成绩,需要系统地梳理。总体而言,重点围绕着“新文学运动”、“建国文学”、“文化大革命文学”、“文化大革命后文学”、“改革开放文学”、“当代文学”这六个时期展开。 首先,新文学运动(1980年代初至1988年)是奠基之作,必须理解其以“人”为中心的创作理念,以及对传统文学的批判和探索。“《活着》”、“《霸王别姬》”等作品是该时期的代表,作者运用现实主义手法,深刻揭示了底层人民的生活困境,展现了中国社会的变迁。 紧接着,建国文学(1956年-1980年代初)则以反映时代发展、讴歌社会主义建设为主题。关注“余华”、“穆桂英”等作家的作品,理解他们创作的时代背景和思想内涵至关重要。 文化大革命文学(1966年-1976年)是研究的难点,需要批判性地看待其复杂性。需要深入研究“秦始皇画像”、“《一九四二》”等作品,理解其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产物,并警惕其所代表的极端思想。 文化大革命后文学(1976年-1980年代初)摆脱了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开始探索新的创作领域,关注个体命运、人性的复杂性。“《平凡的世界》”体现了改革开放初期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改革开放文学(1980年代初-1989年)是文学创作的黄金时期,涌现出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要关注“莫言”、“王安丽”等作家的作品,深入了解他们反映社会现实、批判旧制度、讴歌改革开放的创作风格。 当代文学(1989年至今)则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要关注“韩少根”、“刘震云”等作家的作品,理解他们对当代社会、人性的探索。 最后,务必牢记“中国教育在线”提供的相关词条信息,比如对作家生平、创作背景、作品主题、艺术风格等方面的考点。预习好重点作品,熟悉重要作家及其代表作,才能在自考中游刃有余。
展开
中国当代文学史
2025-08-06
11次阅读
资料获取方式
温馨提示:登录学霸英雄官网后可获取更多大学生必备科目和考证等复习备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