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1 页 / 共 17 页

第 2 页 / 共 17 页

第 3 页 / 共 17 页

第 4 页 / 共 17 页

第 5 页 / 共 17 页

第 6 页 / 共 17 页

第 7 页 / 共 17 页

第 8 页 / 共 17 页

第 9 页 / 共 17 页

第 10 页 / 共 17 页

第 11 页 / 共 17 页
_第1页_学霸英雄_www.xuebayingxiong.com.png)
第 12 页 / 共 17 页
_第2页_学霸英雄_www.xuebayingxiong.com.png)
第 13 页 / 共 17 页
_第1页_学霸英雄_www.xuebayingxiong.com.png)
第 14 页 / 共 17 页
_第2页_学霸英雄_www.xuebayingxiong.com.png)
第 15 页 / 共 17 页

第 16 页 / 共 17 页

第 17 页 / 共 17 页

李灿东《中医诊断学》复习笔记及典型题和考研真题详解(中医诊断思维与应用)【圣才出品】
李灿东《中医诊断学》复习笔记及典型题和考研真题详解(中医诊断思维与应用)【圣才出品】 中医诊断学,一直是考研命题的重点,其核心在于对病人的整体情况进行把握,而不是单纯的症状分析。李灿东的《中医诊断学》在这一方面有着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其对“四诊”的系统阐述,以及“辨证论治”的核心思想,对于理解中医诊断的精髓至关重要。 “四诊”是中医诊断的基础。望、闻、问、切,这四个方面相互补充,共同构成对病人的全面评估。望侧重于形体表象,如颜面、神色、脉象等,判断病位的初步可能性。闻则关注病人的特殊气味,例如腐败、焦臭等,帮助确认病症的性质。 问是了解病人的主诉、既往史、生活习惯等,为诊断提供关键信息。切则通过脉诊和切诊,进一步判断病人的阳阴、内外、表里、上下等病位。 圣才出品的教材,在讲解脉象时,对各种脉象的特点以及与病症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剖析,这对于提高脉诊水平,理解病位至关重要。 典型题分析方面,教材中结合了大量临床案例进行讲解,更注重对病机、病理、病位、病证相合的理解与运用。考研真题的分析更是如此,很多考点都与辨证思维紧密相关。 辨证论治是中医诊断的灵魂。通过对病人的症状、体征等进行分析,确定病位的可能性,再结合病机、病理等因素,确定病证类型,最终确定治疗方案。 圣才的讲解,强调了辨证的准确性和灵活,是攻克考研中医诊断的关键。
展开
中医诊断学
2025-08-06
11次阅读
资料获取方式
温馨提示:登录学霸英雄官网后可获取更多大学生必备科目和考证等复习备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