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1 页 / 共 11 页

第 2 页 / 共 11 页

第 3 页 / 共 11 页

第 4 页 / 共 11 页

第 5 页 / 共 11 页

第 6 页 / 共 11 页

第 7 页 / 共 11 页

第 8 页 / 共 11 页

第 9 页 / 共 11 页

第 10 页 / 共 11 页

第 11 页 / 共 11 页

中医基础理论 学习笔记【分章节】(知识点总结/重点笔记,包含主要概念、基本原则及临床应用)
中医基础理论 学习笔记【分章节】 第一章:阴阳五行 – 宇宙的法则 “阴阳五行”是中医理论的基石,它并非简单的哲学概念,而是对自然界以及人体运行规律的深刻概括。“阴阳”代表着对立统一的两种属性,如寒热、刚柔、动静等。理解阴阳,就好比掌握了生命运行的“引擎”。而五行(金、木、水、火、土)则对应着不同的形态、质地和功能,它们相互制约、相互生助,构成了自然界的复杂秩序,也深刻影响着人体生理和病理状态。 第二章:经络 – 气血的通路 “经络”是人体内天然形成的、连结脏腑、屈肌、骨骼的通道,是气血运行的“血管”。中医认为,人体气血在经络上循行,才能保证身体的正常运转。不同的经络有不同的功能,例如,足阳明经主掌下肢的生理功能,而任脉则主掌人体各个部位的保暖。 掌握经络的理论,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第三章:气血 – 生命的本质 “气血”是中医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它并非单纯的血液,而是指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 气主推动,血主濡养。气血的充盈与不足,直接关系到人体健康。中医通过针灸、推拿等方法,调节气血的运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理解气血的特性,是把握中医治病根本的关键。 第四章:脏腑 – 体内的组织 中医将人体分为脏腑,如肝、脾、肺、心、肾等,它们各自有其特定的功能和生理特点。 脏腑之间相互关联,共同维持着人体的生理平衡。 了解脏腑的组成、功能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诊断和治疗疾病至关重要。 例如,肝主疏泄,脾主运化,肾主精气,这直接影响着其在疾病治疗上的应用。
展开
中医基础理论
2025-08-06
10次阅读
资料获取方式
温馨提示:登录学霸英雄官网后可获取更多大学生必备科目和考证等复习备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