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1 页 / 共 11 页

第 2 页 / 共 11 页

第 3 页 / 共 11 页

第 4 页 / 共 11 页

第 5 页 / 共 11 页

第 6 页 / 共 11 页

第 7 页 / 共 11 页

第 8 页 / 共 11 页

第 9 页 / 共 11 页

第 10 页 / 共 11 页

第 11 页 / 共 11 页

【Python 零基础名词解释系列】第12篇:range()、len() 函数详解
--- 【Python 零基础名词解释系列】第12篇:range()、len() 函数详解 Python 编程语言以其简洁易懂的语法和强大的功能吸引了大量开发者。对于零基础的学习者来说,掌握一些基础的函数和概念至关重要。今天,我们就来深入剖析两个非常常用的函数:`range()` 和 `len()`。 首先,让我们聚焦在 `range()` 函数上。`range()` 函数,顾名思义,就是用来生成一个数字序列的。它通常用于在循环中控制迭代次数,比如在 `for` 循环中,我们可以使用 `range(1, 10)` 生成一个从 1 到 9 的数字序列,然后循环遍历这个序列。 记住,`range()` 函数默认从0开始,所以 `range(5)` 会生成 0, 1, 2, 3, 4。 `range()` 可以接受三个参数:起始值、结束值(不包含)和步长。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 `len()` 函数。 `len()` 函数,简单来说,就是用来计算一个对象(例如字符串、列表、元组、字典等)中元素的个数。 例如,`len("Hello")` 会返回 5,因为 "Hello" 包含 5 个字符。 对于列表 `[1, 2, 3, 4]`,`len()` 会返回 4。 `len()` 函数是 Python 中用于获取序列长度的便捷工具,在数据处理和分析中非常实用。 理解 `range()` 和 `len()` 函数的原理,能够帮助你更好地控制循环的迭代过程,并对数据进行精确的计数和分析。 掌握这些基础知识,将是你Python学习路上的重要一步,也是解决实际编程问题的基础。 相信你通过今天的学习,对Python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
展开
python
2025-08-06
1次阅读
资料获取方式
温馨提示:登录学霸英雄官网后可获取更多大学生必备科目和考证等复习备考资料!